创新创业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践育人 / 创新创业 / 正文

关于印发甘肃省第二届“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6-10-20 浏览量:

(甘人社厅〔2016〕110号)

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局、科学技术局、共青团委员会、兰州新区社会保障局,省内各高校,各有关单位: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二届 “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总体方案的通知》(人社厅函〔2015423号),切实做好大赛在我省的各项组织实施工作,现将《甘肃省第二届“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按照省级大赛组委会相关要求,扎实做好宣传动员、组织报名、协调联系等工作。各地在大赛组织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向省级大赛组委会综合协调组反映。

联系人:康新悦(甘肃省就业服务管理局)

 话:(09318440181   

 真:(09318440120   邮  箱:493848411@qq.com

联系人:赵晓黎(甘肃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办公室)

 话:(09318723159  

 真:(09318440218  邮  箱: 1634721734@qq.com

附件:甘肃省第二届“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实施方案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甘肃省教育厅          甘肃省科学技术厅

共青团甘肃省委

2016330

 

附件

甘肃省第二届“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实施方案

一、大赛主题

共圆中国梦 青春创未来

二、大赛时间

20162月—7月。

三、大赛组织

(一)主办及承办单位

    主办单位: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协办单位: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科技厅、共青团甘肃省委

(二)省级大赛组委会

对省级大赛组委会人员进行补充调整。省级大赛组委会负责省级大赛的组织领导。组委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大赛活动的统筹安排、组织协调、社会宣传、后勤保障等工作。办公室内设综合协调组、项目审核组、宣传报道组,分别承担具体工作。

(三)专家评委团

由省级大赛组委会聘请知名企业家、高校专家学者、行业协会负责人、金融机构负责人等组成评审团,经大赛组委会审核确认后,负责参赛项目的评审工作。

四、大赛报名

(一)报名通道

大赛官网(www.qccy.org)

中国国家人才网(www.newjobs.com.cn)

参赛者向大赛官网报名时,要严格按大赛官网要求填报相关信息和资料,确保参赛项目有效报名。

(二)报名时间

2016115日至2016515

(三)大赛形式

本次大赛设四个行业赛和一个专项赛。行业赛分为“新能源及环保产业类”、“高端装备制造业类”、“生活性服务业类”以及“综合类”等四项;专项赛即农民工创业创新大赛。

(四)报名资格

大赛分团队组和企业组进行比赛。报名参赛团队(企业)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经营规范,社会信誉良好,无不良记录,不侵犯任何第三方知识产权。报名参赛人员须年满18周岁但不超过40周岁,可以是境内高校青年学生、青年农民工、社会青年、港澳台青年以及海外留学青年。

1、团队组报名参赛条件:

1)截至2016115日,尚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工商、民政部门注册的、拥有科技创新成果或创业计划的团队;2015715日(含)以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工商、民政部门注册的合法企业及机构(含个体工商户)

2)核心团队成员不少于3人;

3)参赛者须为参赛团队核心成员或创始人;

4)团队负责人及主要创始人不担任其他企业法人代表;

5)专项赛“农民工创业创新大赛”要求参赛项目创始人或主要负责人为在本地乡镇企业或进入城镇务工的农业户口人员,或曾有一年以上(含一年)务工经历的农业户口人员;

6)参赛项目非“中国创翼”(2015)青年创业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团队组前六名项目。

2、企业组报名参赛条件:

1)该企业为2013115日(含)以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工商、民政部门注册的合法企业及机构(含个体工商户)

2)该企业有股权融资需求,尚未接受投资或仅接受过早期投资;

3)该企业有创新性的产品、技术或商业模式,具有较高成长潜力;

4)专项赛“农民工创业创新大赛”要求参赛项目创始人或主要负责人是在本地乡镇企业或进入城镇务工的农业户口人员,或曾有一年以上(含一年)务工经历的农业户口人员;

5)参赛项目非“中国创翼”(2015)青年创业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企业组前六名项目。

五、奖励与扶持

(一)参加全国半决赛名额

我省可进入全国半决赛的总名额以及全国相应行业赛半决赛、专项赛半决赛的名额,按照全国大赛组委会提供的计算公式确定。

计算公式如下:

可进入半决赛的总名额(以下用A代表)=(初赛实际参赛项目总数/全国各省初赛实际参赛项目总数)ⅹ500

进入某行业(专项)半决赛名额=(初赛时某行业(专项)实际参赛项目数/初赛实际参赛项目总数)ⅹA

(二)省级大赛奖项设置

1、获奖项目。省级比赛设一等奖若干名,各奖励5万元并颁发荣誉证书;二等奖若干名,各奖励3万元并颁发荣誉证书;三等奖若干名,各奖励1万元并颁发荣誉证书。

2、优秀项目。根据全国大赛组委会安排,从未能进入全国半决赛的参赛项目中,按照省级大赛参赛项目得分情况,自高分到低分排序,评选出优秀项目,授予“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创翼之星”称号(优秀项目荣誉证书由全国大赛组委会统一制作),各奖励5千元。

优秀项目名额,按照我省实际参赛项目数扣除参加全国半决赛项目数后的30%计算。

3、组织奖。省级大赛设组织奖若干名,对宣传组织工作到位,参赛企业、参赛团队数量多质量好的市州、院校、创业孵化基地(园区)给予表彰,颁发荣誉证书,并作为今后给予省级创业带动就业扶持资金的重要依据。

(三)扶持措施

1、省级大赛组委会将获奖项目及优秀项目纳入创业项目库,并将长期跟踪,提供多种形式的创业支持和服务。

2、各级人社部门对参赛团队(企业)入驻园区、贴息贷款、创业培训、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优先扶持。

3、获奖项目及优秀项目入驻国家级和省级创业就业孵化示范基地(园区)给予减免场租费、水暖电物业费等相关费用,提供免费创业指导服务、创业培训等创业服务。

(四)项目展示

在大赛期间对有意愿进行项目、产品展示的参赛团队(企业),搭建平台,进行展示和宣传。

六、 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 大赛启动阶段

2016229日,《关于转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二届“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总体方案的通知》(甘人社通〔201663)印发, 正式启动大赛。

第二阶段 发动报名阶段(2016229-515日)

    (一)省人社厅、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团省委五部门联合发文,确定省级大赛组委会成员,向各市州人社、发改、教育、科技部门、团各市州委、省内各高校、各有关单位下发文件安排。

(二)省级大赛组委会确定比赛专家评委。

1、全国大赛组委会要求,省级赛原则上评委3人一组。

2、考虑到评审公平性、一致性,结合行业赛和专项赛特点,拟确定比赛专家评委为5-7人,完成对所有参赛项目的评审工作。

3、因参赛项目涉及多个行业,专家评委理论上不可能对每一个领域都了解得很透彻,为了体现公平、公正,专家评委由以下方面人员构成:

一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新能源及环保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经济管理相关教学研究的专家学者。

二是有成功创业经历,有丰富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的知名企业家或行业协会负责人。

三是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中熟悉就业创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人员。

四是能够为创业项目(企业)给予金融服务、投资的金融机构专业人员、投资人。

第三阶段 审核通知阶段(2016516-529日)

(一)根据全国大赛组委会审核情况及全国行业赛和专项赛要求,确定参加省级大赛的参赛团队(企业)项目,反馈参赛者。

(二)组建专家评委团。

(三)结合全国大赛组委会下发的评审标准,研究确定省级比赛评分标准。

(四)按照全国大赛组委会赛事规则要求,制作省级大赛参赛项目确认表。

(五)审核参赛者提交资料,确定参赛项目。

第四阶段  组织比赛阶段(2016530-730日)

(一)省级大赛组委会确定比赛具体时间、地点、形式。

具体比赛时间、地点、形式另行通知。

(二)备案

将省级大赛组委会确定的参赛名单、比赛时间和工作方案,以传真或电子扫描件方式报全国大赛组委会秘书处备案。(201661日前)

(三)确定专家评委

省级大赛组委会确定比赛专家评委,做好填写《“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评委申请表》、“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评委承诺书,并将比赛专家评委相关资料提交全国大赛组委会备案等前期准备工作。

(四)赛前培训

1、组织形式:由省级大赛组委会统一组织或委托参赛项目所在市州组织。

2、参训对象:参赛项目负责人自愿参加。

3、培训内容:以如何做好项目路演和提问答辩为主,包括如何制作能够吸引评审人员关注的ppt或视频;如何在短时间内充分展示项目的特色亮点、独特创新性、发展前景和优势等,如何通过问答进一步展示项目优势。

(五)赛后总结

1、将参赛项目确认表(参赛项目负责人签字、省级大赛组委会盖章),以传真或电子扫描件方式报全国大赛组委会秘书处。

2、比赛结束一周内,将省级大赛比赛情况书面报告材料提交全国大赛组委会。

3、比赛结束两周内,将比赛影像资料以移动硬盘或光盘形式提交全国大赛组委会。

第五阶段  后续服务阶段(201681日之后)

(一)根据全国大赛组委会分配给我省的晋级半决赛的名额,按比赛排名和行业分类,省级大赛组委会择优确定参加全国相应行业赛半决赛、专项赛半决赛的团队(企业)名单。

(二)向全国大赛组委会上报我省参加全国相应行业赛半决赛、专项赛半决赛的团队(企业)名单,并电话通知参赛选手参加相关比赛。

(三)组织参赛选手参加全国相应行业赛半决赛、专项赛半决赛和总决赛;落实奖励资金等。

七、大赛宣传

大赛通过《甘肃经济日报》、《兰州晨报》、《人才周刊》、《甘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杂志等纸质媒体;甘肃省人社厅、各相关部门、各高校及甘肃就业网等官方网站;各创业园区、孵化基地的微信公众平台网络媒体;甘肃电视台(卫视频道、公共频道)、各市州电视台、海报等进行宣传报道,营造浓厚氛围。

八、资料保存

赛事筹备及组织实施期间形成的文字、图片及其他各类材料要做好留存和整理归档。

九、相关要求

(一)各市州要加强对大赛工作的组织领导,设立大赛组委会并确定专门工作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按照省级大赛组委会安排,做好大赛各阶段的组织实施、联系协调等工作。要通过当地主要报刊、电视、微信等媒体和张贴海报等方式,集中力量宣传和组织报名,广泛动员各类创业人员积极参加大赛,力求评选出代表我省特色的创业创新项目,展现我省的创业风采。

(二)各部门、各高校和各孵化基地要按照本通知要求,切实发挥职能优势,周密部署,精心安排,认真做好大赛的宣传动员、组织报名、培训指导等相关工作,组织推荐有质量的优秀创业项目参加大赛。

(三)各高校要明确牵头单位或具体承办部门,一方面做好校园宣传动员,充分利用学校官网、校园广播、信息专栏、微信平台及时引导学生社团关注并参与报名;另一方面,做好大学生创业项目筛选把关工作,把具有创意创新的项目推荐出来。

(四)各部门联系人及联系方式,请于2016420日前报省级大赛组委会综合协调组。联系人:康新悦,电  话:(09318440181,传  真:(09318440120,邮  箱:493848411@qq.com

 

附件:

1、甘肃省第二届“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组委会人员名单

2、甘肃省第二届“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宣传方案

 

附件1

 

甘肃省第二届“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组委会人员名单

 

缑维藩   甘肃省人社厅党组成员、省外国专家局局长

副主任

康纯梅   甘肃省就业服务管理局局长(副厅长级)

 

    甘肃省就业服务管理局调研员

第培新   甘肃省人社厅农民工工作处处长

刘效明   甘肃省政府劳务办主任

谢爱莹   甘肃省人社厅就业促进处调研员

仵晓伟   甘肃省人社厅政策法规处副处长

闫勇涛   甘肃省高就办副主任

何元魁   甘肃省人才中心副主任

    甘肃省人社厅宣传中心副主任

梁云升   甘肃省科技厅高新处处长

焦鹏宁   甘肃省教育厅人事处副处长

何能贤   甘肃省工商局企业处副处长

    甘肃省农牧厅科技教育处副调研员

    共青团甘肃省委城市青年部副部长

    省发改委高新技术产业处主任科员

冯治库   甘肃省高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主任

梁镇云   甘肃省广电总台电视新闻中心外宣通联部主任

黄文杰   甘肃省广电总台电视公共频道编导

    甘肃省教育厅人才周刊主编

王伟程   兰州市就业与人才服务局副局长

张晓蓉   兰州市城关区就业局局长

马小平   兰州市安宁区就业局局长

张红兵   兰州交通大学科技园主任

蔺全录   兰州理工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总经理

    兰州大学科技园副主任

张仲华   兰州市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主任

    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总经理

南振岐   南特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程金奎   甘肃得力帮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经理

李国梁   兰州船说创业咖啡首席执行官总经理

    1898咖啡馆总监

组委会办公室组成人员

   康纯梅  甘肃省就业服务管理局局长(副厅长级)(兼)

副主任      甘肃省就业服务管理局调研员(兼)

下设3个组:

(一)综合协调组

       甘肃省就业服务管理局调研员

   王伟程  兰州市就业与人才服务局副局长

李晓霞  甘肃省就业服务管理局

赵晓黎  甘肃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办公室

张轩宁   甘肃佳运律师事务所律师

康新悦  甘肃省就业服务管理局

   甘肃省就业服务管理局

魏宏志  甘肃省就业服务管理局

黄能纳  甘肃省就业服务管理局

(二)项目审核组

   刘效明  甘肃省政府劳务办主任

   第培新  甘肃省人社厅农民工工作处处长

谢爱莹  甘肃省人社厅就业促进处调研员

闫勇涛  甘肃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办公室副主任

何元魁  甘肃省人才中心副主任

张晓蓉   兰州市城关区就业局局长

马小平   兰州市安宁区就业局局长

冯治库   甘肃省高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主任

张成俊  甘肃省人社厅就业促进处

   甘肃省就业服务管理局

   甘肃省人才中心

(三)宣传报道组

   仵晓伟  甘肃省人社厅政策法规处副处长

       甘肃省人社厅宣传中心副主任

牛占虎  甘肃经济日报工交部主任

   甘肃省教育厅人才周刊主编

梁镇云  甘肃省广电总台电视新闻中心外宣通联部主任

黄文杰  甘肃省广电总台电视公共频道编导

俄淙瀚  甘肃省人社厅政策法规处

慕向荣  甘肃省就业服务管理局

房贺玺  甘肃省就业服务管理局

附件2

甘肃省第二届“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宣传方案

为了确保本次大赛活动顺利圆满完成,并能够在全省范围内形成广泛参与,全民关注,积极互动的生动局面,特制定本宣传方案。

一、宣传时间

围绕大赛进程,20163月初到6月底集中宣传报道比赛进展及比赛情况。

二、宣传方式

为突出宣传效果,我们采用电视、广播、网站、微信平台、报纸、杂志、文件、海报等各类宣传媒介进行广泛深入宣传。包括:甘肃电视台(卫视频道、公共频道)、各市州电视台;《甘肃经济日报》、《兰州晨报》、《兰州晚报》、《西部商报》、《人才周刊》;《甘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杂志;省人社厅、发改委、教育厅、科技厅、团省委、农牧厅、工商局、省就业服务管理局及各高校的官方网站;各相关部门、各高校、各创业园区、孵化基地的微信公众平台等各类宣传方式,进行宣传动员、跟踪报道。

三、宣传步骤

第一阶段(31-515日)为宣传动员、网上报名阶段。通过下发文件、海报宣传,网站、纸媒等以通知、消息、广告等形式,让更多的创业企业、青年创业团队了解报名方式、赛事安排及活动目的活动意义;第二阶段(516-731日)为比赛现场追踪报道阶段。在《甘肃经济日报》、《人才周刊》等纸媒设立大赛专栏,进行集中宣传,对比赛花絮、亮点聚焦报道;第三阶段(81-12月)为后续报道阶段。主要围绕入围全国半决赛的参赛情况及比赛结果进行报道。同时对于大赛优胜者的本省团队及企业深入采访,在各类媒体上深度报道。

四、宣传措施

为加强宣传力度,强化宣传效果。充分调动各种宣传工具,包括报纸媒体、电视媒体、网络媒体、广告媒体等方式进行重点宣传,具体措施为:

(一)拟选定2家报刊《甘肃经济报》和《人才周刊》对创业大赛有关内容进行专栏连载,每周一个版面,近期版面重点刊载领导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的批示、关于第二届“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活动的重要讲话及本次大赛的进展情况,及进入全国半决赛、决赛的创业团队优秀创业企业的创业典型事迹进行专题或专栏报道,以激发更多的创业者报名。

(二)3月中旬召开大赛组委会协调会,各有关部门就大赛事宜具体分工,明确任务,靠实责任。前期的重点工作要做好宣传动员,把符合参赛条件的优秀创业企业,创业团队优选出来。发挥各职能部门和院校的协调组织作用,指定部门及工作人员抓好宣传动员,组织报名,咨询了解等工作。

(三)充分运用好微信公众平台,尤其是用好省就业服务管理局微信公众平台,定期不定期发布相关报道,消息更新要及时快捷。第一时间将大赛的各阶段的亮点、热点、花絮发布出去。

(四)发挥各级人力资源市场作用,充分利用开展大型人才招聘会的时机,发放大赛宣传海报,发挥其宣传效果。

(五)各地各级人社部门及创业就业服务机构发挥其职能作用,抓好宣传动员,把真正优秀的符合比赛要求的创业企业推出来,同时,要协调当地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共同推进大赛顺利进行。

五、人员分工

省级大赛组委会下设宣传报道组,其成员具体分工为:

仵晓伟   省人社厅政策法规处副处长

主要职责:宣传组总协调,主要协调各大媒体,根据组委会安排召集各媒体记者通报大赛情况,对宣传内容进行审定把关,协调监督各市州的宣传报道工作。

    省人社厅宣传中心副主任

主要职责:负责《甘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杂志的宣传稿件的组稿及刊发。

   省教育厅《人才周刊》主编

主要职责:负责在《人才周刊》设立“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专栏,并负责相关稿件的组稿及深度报道。

梁镇云  省广电总台电视新闻中心外宣通联部主任

主要职责:负责与之相关的创业动态活动在《甘肃新闻》栏目的发稿。

黄文杰  省广电总台电视公共频道编导

主要职责:负责甘肃卫视、甘肃公共频道等电视新闻的时段协调、节目采编录制及播放;电视宣传片的制作、现场追踪采访报道,宣传策划,协调各市州电视台的宣传报道。

俄淙瀚  省人社厅政策法规处

主要职责:负责协调省上电视媒体、报纸媒体、厅网站、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杂志的相关采访报道。

牛占虎  甘肃经济日报社工交部主任

主要职责:负责在《甘肃经济日报》开辟大赛专栏,重点采访报道大赛的活动现场,并负责大赛半决赛、决赛相关报道。同时,协助仵晓伟副处长负责联络协调各媒体的信息发布。

房贺玺  省就业服务管理局

主要职责:负责新闻通稿的起草,协调参赛企业、创业团队的相关宣传资料,搜集整理新闻素材;负责协调省发改委、教育厅、科技厅、团省委、农牧厅、工商局及兰州大学科技园、兰州交通大学科技园、兰州理工大学科技园的官网及微信公众平台的宣传推介;负责甘肃就业网的官网宣传;负责宣传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

六、其他事项

要做好各部门各院系的协调工作,由省人社厅牵头,省发改委、教育厅、科技厅、团省委配合,各创业孵化园区、创业基地、各高校积极参与,适时召开工作推进会,前期宣传工作要扎实到位,不留死角。参赛项目要在保证数量的同时确保质量。

 

地址:甘肃省陇南市成县城关镇建设路

邮编:742500

电话:0939-3202016

邮箱:lntclstw@163.com


版权所有:共青团陇南师范学院委员会   陇ICP备16000659号-1